【99-1-4】《社會學導引》讀書會6
社會學導引(六)社會學的透視--決定論與自由
前兩章:控制&影響體系,社會結構形塑個人,決定了我們應該有的處世標、行為形式
→形成一種悲哀,而我們該如何對抗這種悲哀,跳脫這個框架?
自由
特性:對象或事件本身就是它的原因
科學方法探討普遍的因果律
→所以自由無法被科學所研究
但自由vs因果律並非矛盾,只是兩個不同範疇的概念,因此不能以同一標準來比較
假設人類社會是在因果關係上封閉的體系(非開放,有限定範圍的原因),自由被先驗地排除在這樣的體系之外
若社會科學家無法以社會學的方法解釋一個現象的因果關係→用不同類屬不同的解釋方式,例如政治學上的、經濟學上的
可能會發現新的因果秩序,但不管怎麼樣都不會碰到自由,因為自由早就根本地被排除在這個體系之外
實證主義
內容:事實必須經過觀察or感覺經驗,去認識每個人身處的客觀環境&外在事物,簡而言之,追求知識的客觀性
求知於經驗材料→拒絕or排斥先驗&形而上學→導致知識上的野蠻
為了談論自由必須跳脫科學的參考架構
社會學透視本身提供的人類存在的模型,內在&外在的控制並不那麼絕對正確→社會學的透視
↗
兩個遵循方向↘
假定「自由」的真實→社會學的人文學透視
韋伯的研究途徑
社會結構迫使每個人都必須合作,合作的本質?
情境定義:如果將情境定義為真,那麼結果亦將為真
合作以維持情境,每個人都成為情境的共同定義者
韋伯:志願(意願)論,以行動為分析單位,強調社會行動的個人主觀意識
(vs涂爾幹:強調社會真實的外在性,整個社會結構客觀的影響)
社會學瞭解:了悟、解悟,了解行動者的主觀意識
charisma卡里斯瑪(奇魅、神才)打破「視為理所當然的世界」,新意義推翻舊時代
卻很少能延續一個世代以上→走向「例行化」,與舊制碰到相同困擾
例行化多少次,世界都不再相同→歷史上所有抗拒革命的企圖都失敗
抑制控制體系的肯定:轉變、退隱、操縱
轉變:開始以不同於舊定義所期望於他的方式行動(回想前一章:情境→期待(壓力)→反應(行動))
個體的偏差→犯罪、整個社會的解組→革命,→抗拒內在&外在控制的可能性
必定先有內再的忠實&效忠的崩潰,而後有反對舊秩序的外在行動 ex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
窮開心:在一個情境下作出完全違反情應境期待的行動,開心就好
退隱:無法轉變或破壞社會→選擇悄悄退出,也是一種抵抗社會控制的方法
自己建立的心靈堡壘,知識特徵越來越被自己所塑造,有人加入→反社會,小世界
比較不具反叛性的心靈建構,思考方向有高度自主性
操縱:以不是正式的運作程序利用社會結構,且是社會結構的合法保護者也無法預見的方式,相對的不受暴虐的強求所壓迫
社會馬基維利主義:徹底了解社會,深諳現實,不受幻覺的拘束,為個人私利找出操縱社會的方法
社會是以欺騙為開端,不管怎麼樣,我們都是騙子
角色距離
一個角色的扮演不是出於真誠,並沒有意思要真正這樣做,而且具有一個神秘的目的,在嚴厲強制的社會情況下會發生
在意識和所扮演的角色之間建立一個內在的距離,小心翼翼→違反常態(不需要深思熟慮就可以做到的角色扮演)
木偶丑角→活生生的小丑,意識到自己受控制後在其中找尋自由的可能;木偶戲院→活生生的舞台
貌合神離
站在或走出「視為當然」的例行社會之外
比角色距離更進一步,扮演特定的角色而缺乏內在的涉入,而且處心積慮與有意欺騙地去扮演
既定的(giveness)→可能性的(possibility)
活生生的舞台
控制體系→監獄、影響體系→木偶戲院
社會如同一個充滿了活生生演員的舞台,演員被演出者所樹立的所有外在控制角色本身的內在控制&外在控制所約制
仍可選擇:熱衷(心悅誠服)或冷漠(內心保持距離)地扮演,或有時候完全拒絕演出
社會的各種制度被過去的演出者所創造,但未來的演出者又可以將它們回溯到初創時的空無狀態
交際理論
從事許多社會行動而沒有平常那麼認真→玩「社會遊戲」
短暫的偽裝世界,從平時附著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中解放出來
連結到→米德的社會化認為社會角色是由遊戲習得的
交際是有意識的虛偽,和個人事業上激進的野心較無關聯
回到自由的探討,所以我們現在要假定人類真的是自由的
制度理論
本能導引動物,制度導引人類。動物沒有選擇餘地,人類卻是自我欺騙,可以說不但視服從為理所當然
錯誤信念(bad faith)自欺(self deception)
假裝某件事是必須的,但事實上是任意自由的 ex穿著Prada的惡魔中的助理小艾
→不誠實地逃離「選擇的痛苦」
人能夠處在錯誤信念下是因為他是自由的,而他不願面對他的自由
企圖逃離自由是註定要失敗的,沙特:我們是「註定自由的」。
das Man 人們
指所有的人,因為太普遍了,以致可能不指任何人,類似於米德一般化的他人
真實性的存在:個體獨一無二無可取代不能比較
↗
人們↘
非真實性的存在:在大眾的匿名中失去自我,使個體屈服於社會建構的抽象中
在錯誤信念的層面上,社會被視為一個提供藉口以逃離自由的機構
在Man的層面上,視社會為一個抵禦恐怖的防衛措施
「一切都被安排好的世界」
泡特金村莊:為了粉飾太平而人工製造的佈景式繁華景象,具虛假而壯麗的外觀
結論
如果我們繼續假定這「一切都安排好的世界」是真正唯一的世界,那麼自由的可能性就永遠無法實現
貌合神離是通往自由的一個手段
活動照片
本文引用自nccusociology - 社會學導引(六)社會學的透視--決定論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