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討論內容

²  2012/11/13 討論會議內容:

   本討論針對「新疆政治與制度」、「維漢關係與國家認同」、「恐怖主義的定位」做概括性的重點式書摘及整理,探討自從中共建政以來中國政府對新疆的政治策略以及針對民族意識興起與疆獨採取的對策及歷史紀錄,同時觀察新疆維漢相處的關係,藉以了解新疆政策的應變狀況以及核心目標。

 

²  中共初期如何掌控新疆地區、生產建設兵團的建立

   1949年中國大陸解放與中共的接收大致底定,9月劉少奇去蘇聯談判期間,被告知美國為制衡蘇聯以及中國,策反寧夏、青海、新疆等地的反動勢力。並於新疆建立「伊斯蘭共和國」,於是提前向新疆進軍。並展開下列措施:

  1. 藉由蘇聯引介,邀請新疆各族各界代表出席政治協商會議,並設立廣播電台,做為政治傳播工具。
  2. 在國共談判破裂後策動國民黨的新疆軍隊及政府幹部,如迪化市(今烏魯木齊)市長屈武、新疆省警備司令陶峙岳、參謀長陶晉初、省主席包爾漢等人。與共產黨密切通電後和平解放,新疆異幟。在共軍尚進入前,一切軍政制度及部隊編制照舊,力保局勢穩定。
  3. 立即展開新疆建黨建政政策,由於局勢不穩,優先在新疆建立黨組織,以知識份子及少數民族同胞為積極爭取對象。經過中國共產黨及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系列策略實施,12月底後就沒有大型的流血衝突事件,新疆大致轉趨和平。

   1950年後,中共針對新疆經濟落後情況提出幾個策略:

  1. 利用與蘇聯接壤之便、新疆豐富的原料礦物,中蘇合辦石油公司、金屬公司、中蘇民用航空公司。
  2. 積極並溫和推行土地改革政策,以農業區、都市區為主,為拉攏少數民族,對牧區採取尊重策略,保存牧場主經濟,不鬥不分不劃階級。
  3. 以軍隊發展屯墾開發、戍邊工作,以及解決糧餉問題,中央軍委發布《關於1950年軍隊參加生產建設工作的指示》,積極派遣軍對於各地進行交通、工業、水利、農業的工作,1953年新疆軍區將部隊整編為國防軍與生產軍兩種,年底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

l   改革開放後的新疆政治制度

   自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東南沿岸的高度發展跟經濟成就,國內其他省份爭相效法,同時也較以往閉鎖的官僚制度引進了活水,而新疆則是更加確立了各項政治制度的基礎:

1.     選舉制度:新疆各級人民大會

2.     協商式政治:內容包含確定官員之間的聯繫(重大問題協商、重大情況協商、重大活動參與規範)、通報制度、特聘監察員、督導員、審計員、舉辦公務員聯誼活動(類似台灣的自強活動)

3.     民族區域自治:以一系列地方行政分劃各層級自治區,並按照族群成分要求地方人大、常務委員、人民政府官員給予法定之民族比例,法律體系以憲法為基礎,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4.     黨內制度的強化:堅持民主集中制、以改革創新為建全黨內民主制度為宗旨,保障各個黨員的民主權利、會議決定原則。

5.     基層直接民主:以村為單位進行直接民選村落幹部,並堅持公開原則。

   然而,由上者我們也可看出些微端倪,由於上層中央與黨中央堅持以傳統的書記與委員會為主的民主集中制,然而為了因應開放後的社會經濟流通,行政官員不得不朝民主化與多元化發展,而形成了,制度上僵化、行事上開放化的狀況,直接導致了非制度的政治參與嚴重存在,在中共一黨專政的行式下,政治遊戲成為叢林法則將會動搖政體,並給予反動份子與分裂主義者極大的發展空間,另外還直接加劇了貪污腐化的問題。另外,以上政治制度的發展也因城鄉的差距、經濟社會的發展模式,而產生不均衡的現象。在新疆的非都市化地區,地廣人稀乃使得民主化發展難以實行。而高度集中地區,又因大量人口使行政與制度上發生困難,為要求效率發展。而產生許多的政府效能問題。因而左慶民藉由動力分析建議政府應從三個層次著手進行改革及制度安排,即從「個人」、「自願性」、「政府主導」三個層次下手。

l   政府對於恐怖主義與疆獨組織的定義

   《新疆地區民族分裂主義思想根源及對策研究》該作者文章目的用於政府如何決策對付分裂主義以及恐怖主義,因此他先從人口資料判斷。新疆面積166.49平方公里,佔總國土1/6,與8國接壤,邊境長度達5600公里,有47個民族成份,總人口將近196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60%,信教人口60%,而其中信伊斯蘭教人口又佔信教人口83%。認為新疆存在三股危害國家安全的勢力,分別是「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三者,出於同一種目的-新疆獨立,又各自表現出不同型態,呈現三位一體的合流態勢,例如民族分裂勢力,欲以維吾爾族或泛突厥民族建立東突厥斯坦,或以泛伊斯蘭的穆斯林群眾建立「伊斯蘭共和國」等,進行反國家、社會的思潮與行為,其中泛突厥主義與泛伊斯蘭主義合稱「兩泛主義」。宗教極端者,包含上述泛伊斯蘭主義,並力行宗教的原教旨主義,進行非理性、舊文化毒瘤的再製,暴力恐怖勢力則是反社會反國家的暴力份子結合上述思想,進行危害社會大眾安危以及國家安全及主體性。付玉明指出目前被中共政府所列為疆獨組織的皆為恐怖組織,包括下列四個組織:

  1. 東土耳其斯坦伊斯蘭黨(THE EASTERN TURKISTAN ISLAMIC MOVEMENT):又稱真主黨、東土耳其斯坦民族革命陣線、東土耳其斯坦伊斯蘭運動等,簡稱「東伊運」,以在新疆建立政教合一的「東土耳其斯坦伊斯蘭國」為目標,1998年後購買大量化學炸藥及武器,欲從事大規模爆炸及暗殺行動,2009年在境外策劃了烏魯木齊暴力恐怖事件(七五事件)2002被聯合國認定為恐怖組織。
  2. 東突厥斯坦解放組織(East Turkestan liberation organization):又稱東突民族黨,總部設於伊斯坦堡,欲創立「東土耳其斯坦」,招募海外疆獨份子,與其他暴力組織有所關聯。
  3. 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World Uyghur Congress):又稱國際維吾爾青年大會(World Uyghur Youth Congress),由境外的維吾爾族人為主成立,第一屆大會於慕尼黑召開,目前主席為熱比婭•卡德爾( رابىيە قادىر )
  4. 東土耳其斯坦新聞信息中心(The East Turkistan Information Center)1996年於慕尼黑創立,為國境內外疆獨份子進行聯繫。

²  後續問題:

  1. 我們所看到新疆的社會政治,也就是觀光客的眼光對比文本中分析的新疆政治語境的異同?
  2. 新疆獨立與恐怖主義的結合對於中國政治以及國際政治上的影響,是否有媒體聚焦或失焦的扭曲現象?
  3. 儘管新疆是少數民族自治區,到了當代仍有著大量恐怖主義與疆獨組織,是否中國在少數民族、經濟與政治的操控中需要調整管理單位和政治格局劃分?

 

²  討論心得:

劉旭原:由這幾篇論文我們可得知,中共對於新疆的統治過程,於初期是由政府,由上到下的實施接管,並輔以對蘇聯的外交以及軍隊實權的掌控,在初步穩定後,旋即展開經濟的建設給予強化,這一系列為了避免長期的流血衝突造成動亂以及政府控制管理的困難,追求政治、軍事、經濟建設的效率及便利,而促成了生產建設兵團的成立、以及推進新疆地區民族自治的間接動力。第二篇則展現出現代經濟制度潮流以及都市化後,原先中共政治管理手段產生不足,因而出現效能不足的狀況,而官員在多出的權力真空的狀況下,也因此非常有可能出現貪污現象。而西方資本主義的進入以及全球化發展也對中共秉持的「民主集中制」產生挑戰。因而漸漸的在內部產生推行民主化的推力。而新疆在此問題的特色則是城鄉的差異變化大,對都市而言產生的新問題與新制度,對鄉村而言可能毫無變化,因而在管理上難以統一。

林煜翔:第三篇則是對於疆獨與恐怖主意是否能化上等號的問題,以及其內容還有中共對待此事的看法,由於此議題較敏感,論文的論述觀點與立場皆是以中國政府為主,例如,中共認為疆獨運動皆與恐怖暴力活動有關,然而在國際上對此則有待保留。另外作者在後半段強調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概念,並認為眾多族群最終將走向融合統一的狀態,民族一詞終將消失,然而在聯合國內與國際上則是以文化多元主義為主的論述,對此也即有可能受到各界的挑戰,反而促成疆獨勢力的壯大。然而,我個人認為付玉明對民族自決的濫用以及對於新疆巴爾幹化的危險是很合理的,民族自決當初出現的背景乃是做為反帝國主義的使用,以及反殖民主義的浪潮之一,要是隨意使用,只會造成人類社會的裂解與再融合,徒增社會成本。而新疆巴爾幹化也是合理之解釋,當新疆地區發生政治權力變化時會產生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在加上新疆獨立後仍為一個多民族互相雜處的地區,紛爭仍舊不斷,而政府缺乏強制力的後果,在加上地域的各項資源分配不均,巴爾幹化的狀態甚至將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溫芯:第四篇我們則會發現,雖然前一篇對疆獨運動深有批判,本篇卻發現,維漢問題以及之間的成見與差異,是個真真實實存在的問題,相處的關係與經濟上有所差異還有對於新疆與國家的認同關係的看法差異,個人認為這才是促成疆獨運動的一個主因,而非如中共官方說法所言,是由少數恐怖份子所策動,而造成群眾向背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的頭像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政治大學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