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討論內容 |
² 2012/11/13 討論會議內容: 新疆民族教育、雙語教學與學習漢語的政策思考為今天討論主題的再延伸,主要通過《關於新疆民族教育、雙語教學與學習漢語的政策思考》,郭正禮,李豔榮,楊超所合著的文章為閱讀讀物;並且以此文本為基礎,對於今年暑假到新疆師範大學的移地教學是否能夠延伸對於民族教育、普通教育與大學教育各個層面的分析討論。
² 關於新疆民族教育、雙語教學與學習漢語的政策思考 l 認識新世紀新疆民族教育的特殊性、長期性、重要性 21 世紀,中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與全國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相比較,仍然明顯存在著生產力發展水準落後、文化發展水準落後、群眾生活水準落後的現狀。新疆作為西部大開發中重點的民族地區,落後的存在十分明顯。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仍然是當今世界的兩大熱點問題,因此努力發展民族教育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有利於正確解決和應對國內外民族問題、宗教問題,有利於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當今世界上,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競爭。無論其中的哪一個方面實力的增強,教育都具有決定性的地位。新疆地處中國西部邊陲,又是多民族聚居,具有多宗教多語言文化的多樣性與特殊性,新疆的教育事業實質上就是以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為重點的不同于普通國民教育的民族教育。新疆教育首先是中國教育、中國民族教育事業的一部分。同時自身又具有特殊性、長期性和重要性特點。對此應該從堅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增強綜合國力和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戰略高度,來充分認識民族教育的特殊性、長期性和重要性。應積極探索如何優先加快或優先跨越發展民族教育。過去,中國在教育方面創辦過民族學院,至今仍保留有中央民族大學等十幾所民族院校。這對民族教育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高度重視民族教育的特殊性、長期性和重要性的必然成果。 l 民族教育、雙語教學與學習漢語、學習外國語的政策 發展民族教育,實行“雙語教學”,提倡學習漢語,學習外國語都屬於中國現行的方針政策,屬於民族政策措施的範疇。中國民族教育從廣義上是指中華民族的國民教育事業。從狹義講民族教育一般特指中國的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前者是中國教育的共同性,後者是中國教育的特殊性。共同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則是中國教育的真諦。雙語教學是發展民族教育的一項具體政策措施,它也是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的重要模式和長期任務。它的自身含義是指我國少數民族學生,不僅要學好本民族語言,而且應當努力學習好漢語。漢語乃中國民族人口和世界民族人口中使用最多的語言之一,也是中國公民通用的語言,提倡學習漢語主要指中國公民中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非通曉漢語的公民學習漢語的政策,也指世界上各國公民學習中國通用語言即漢語普通話。學習外國語是指中國公民無論漢族還是各少數民族,都鼓勵在學習好本民族語言的基礎上學習好漢語,並在學習好民族語言,漢語基礎上學習好一門或幾門外國語。新疆的民族教育、雙語教學,與學習漢語、學習外語的形勢大好。但是同內地、東部發達地區相比較,差距仍然很大,新疆民族教育的特殊性、長期性和重要性依然存在。為此必須要重視發展民族教育中的政策問題,認清楚「民族教育」概念的雙重含義,既要注意共同性,又要注意特殊性,不可把發展民族教育簡單等同於實行雙語教學,不可把雙語學習簡單等同於學習漢語或學習外國語。 l 新疆民族教育中的雙語教學問題 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實行“雙語教學”的政策和措施,至今仍然是中國民族教育中的一種模式。它的本意指中國少數民族學生,不僅要學習本民族語言,而且也應當學習漢語,對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漢族學生來說,也要學習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同時還要學習外國語。中央民族大學羅安源教授撰文把“雙語教學”模式,重新概括為“三語”即少數民族語、漢語、外國語。而且認為“多語一通”是人類社會語言發展的“歷史必然”。“三語並重”是“時代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少數民族語言與漢語之間有雙向共求和內在聯繫,並非“先後如何才有利於”,同樣,民族語同漢語與外國語也是雙向互求內在聯繫的,也並非先後有利不利,況且語言的本質屬性則是工具,而非族際、族別和國別。所以筆者淺見不敢苟同所謂“經驗證明論”的理論性和普遍意義。「三語並重」的可行性和政策性也是很模糊的。就中國而言,不可能55 個少數民族所使用的80 多種語言都與漢語與外語「三語並重」,就美、英、法、日、俄而言也不可能有他們國家的所謂“三語並重”。所以,國際雙語化或在三語並重是一種趨勢,一種新模式,或是一種理想,使之成為現實恐怕也要漫長的時間。所以從中國民族教育國情出發,還是提“雙語教學”更準確些,更踏實些。 l 對於新疆民族教育中“雙語教學”的建議 近幾年國家教育部門出臺和發佈了許多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語言教育模式和措施,如國外有的國家採用「三段式語言教育模式」,即「在小學階段,以母語為重點、母語與法定通用語的教育並行;在中學階段,以法定通用語為重點,法定通用語與外語教育並行;在大學階段法定通用語與外語的教育同等進行。」目前自治區各高校,大中專,也都積極推行“雙語教學”推進漢語預科。從1992 年開始,開展了少數民族中學部分學科(數 理 化)漢語實驗工作,還在內地創辦新疆少數民族學生「高中班」,繼續辦好大學漢語預科班等,表明新疆民族教育的大好形勢仍需加強領導,貫徹政策,為此作者建議:
² 後續問題:
² 討論心得: 溫芯: 在我們待在新疆師範大學的時候,看到當地的學生(不管是否為少數民族學生)對於研讀「外語」的態度認真,尤其是英文,原以為是他們認真向上,後來才知道是因為需要考過某個檢定標準才能夠畢業或就業,而對少數民族學生來說,除了英語之外,還需通過漢語檢定考試,才能夠畢業。針對少數民族學生也有教特別的教育方針,若大學之前的教育都是用本民族語言念的,也可以說大學之前唸的都是民族學校,在上了大學之後,並不能一開始就進入一般的課程,必須先花一年的時間上規定要上的漢語課程,上完這一年的漢語課之後,才能開始修習大學的其他課程。也許這也是影響越來越多學生念漢語學校、把漢語學好的原因之一吧。 林煜翔: 對於漢語、民族語言以及外語的「三語並重」或是「雙語並重」可以幫助培養人才,也許不真的有幫助,照這個政策,是否代表如果把重點放在本民族語言,就必須比普通學生多花一年的時間去學習漢語,而規定要考過漢語檢定,對少數民族學生來說已經是壓力了,還要再通過所有學生應該要通過的外語檢定,這樣少數民族學生豈不是需要比非少數民族學生多花心力以及時間,就為了畢業或是就業,這樣很明顯地對少數民族學生不公平,同時要努力學一種語言,跟同時只要專注學一種語言,這只是強調了「政策上」、「表面上」的尊重、並重,卻沒有考慮到實際可行性的情況。 劉旭原: 以台灣跟新疆作為對比,雖然台灣沒有規定要通過漢語檢定這種東西,但是因為台灣沒有所謂的「民族學校」,所以台灣的原住民族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偏重漢語。雖然牽涉到利益問題,但我覺得會說原住民族母語的學生可以加分,算是目前對於原住民族學生學習母語的動機之一,至少可以使已經偏重漢語的社會勉強往「雙語並重」的方向走。值得擔心的事情是這樣的政策會不會造成未來對於母語的學習出現「過度辯證效應」(overjustification,指人們集中注意力於外在原因及酬賞──學會母語可以加分,因而降低了自己的內在興趣、內在動機──是否真的想學母語,造成沒有酬賞就不去做)。未來這個政策的影響會變怎樣我們很難預料,但至少目前的成果證明了台灣確實讓少數民族學生在求學階段能夠同時並重本民族語言以及漢語。 |
最新公告
101-1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開始申請嘍!
★詳細資訊請點我: 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申請細節
★請各組每次討論完務必上傳照片及心得電子檔至平台
主辦單位:政治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學習促進區(中正圖書館地下一樓)
聯絡方式:ctldlpd@gmail.com,02-29393091#63503周小姐。
- Dec 14 Fri 2012 19:00
【101-1-6】中國新疆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研究暨人類學理論方法探討2(2012/11/13)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