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1】返穀讀書會4
江湖在哪裡(上)
鈺雯:江湖在哪裡主要偏向台灣農民事件,和農業發展脈絡,透過白米炸彈客的重要關鍵引出台灣農業的問題,當時與論白米炸彈客是恐怖份子,有價值偏見。
貞儀:國民政府利用經濟計劃來改變台灣經濟結構,以白米炸彈客為開頭導向。
鈺雯:警察害怕開槍打死路人,感覺作者對台灣歷史,農業,經濟政策,並用長期的恩怨情愁探討本省外省的衝突。
貞儀:五零年代被叫作發展的年代,為何當時不能賣私煙?因為當時的國民政府控制了米、糖各種資源,並保護特定企業發展,另外在林業政策上,也砍伐檜木外銷美國及日本。國民政府為何遷來台灣是因為國共內戰失敗而撤退來台,但當時政府在台灣時時刻刻想要反攻大陸,反攻中國,而那樣的情況就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置入性行銷,但隨著國民政府力量的衰退,此夢想越來越難以實現,此時身為全世界自由主義老大的美國,因為害怕中國社會主義的擴張及日本的經濟實力,故在此時金援台灣。而美國為了進入台灣市場便思考如何將台灣人的飲食習慣改變,<江湖在哪裡第五十七頁>中提到,國民政府幫美國倡導大家應該多吃麵食,豬隻等等符合美國需要的市場商品。在當時的農民是要被課田賦的,為何會用田賦作為繳稅的標的是因為當時政府會將稻米外銷,常常自己都沒米可吃還會欠稅(田賦),而隨著自身持有稻米的減少美國便於此時大量進口小麥。回到現在,最近燕麥的廣告越來越多,那些燕麥是台灣產的還是國外進口的?答案不言自明。除此之外,燕麥的食物裡成也相當相當的高。回到書中五十七頁,其說到小麥都從美國進口,而麵粉工廠在當時也是被國民政府扶植的。
雯:台灣政府對農業政策受到美國影響相當的大,美國會給一堆大量資料說台灣哪些食品不足,應該由美國進口;並說服台灣將稻米外銷,並進口小麥。所以在美援時便將一堆小麥援助台灣,一步一步的改變台灣人的飲食習慣,另外當時的外省人有部份是來自於中國北方,好吃麵食的個性更加慢慢的影響越來越多人。而美國除了在農業政策干涉台灣以外,在工業上也主導著台灣的經濟發展,雖然表面上說台灣要有自由的貿易市場,但其實是要塑造一個適合美國企業進駐的環境。舉例來說,加入WTO的國家真的有貿易自由嗎?為什麼錢好像都是大國在賺?有個遊戲是讓大家扮演WTO中的美國,德國,法國,大家只能和大國交易,發現WTO定的很多規則都是對大國有利,例如稻米,就可用大量補助讓進口的食材價格比台灣還要低。所以WTO一點都不像表面那麼公平,透過規定其他國家關稅的減免,創造出一個對大國出口,發展更為有利的環境。大家可參考一本書<經濟殺手的告白>,兩相對比之下就可知道美國在自由貿易中扮演怎樣的腳色。甚至有經濟學家跳出來說,我們目前在強撐著這個本質上已經快要崩潰的經濟體系,或有預測下一波的經濟海嘯會更快到來。另外就糧食自給率來說,目前很多國家(例如:俄羅斯)正慢慢減低小麥的出口量,因為在氣候變遷的情況底下,很多國家都慢慢開始有自覺。回到台灣的農地,政府到底是怎樣看待我國的農業政策?即便全台灣休耕的農地復耕,糧食自給率也了不起到四成或五成,這樣的數量還是不足的。而中科四期的議題還沒結束中科五期又要出來,在南投中興新村,值得思考。
貞儀:進入六零年代,台灣邁向民營化,最近工廠發生大火的台塑南亞到底是怎麼發跡?因為國民政府當時為了營造台灣民營化的環境,所以扶植了王永慶發展台灣的塑膠產業,<江湖在哪裡七十頁>倒數第二行說到,當時的電子,鋁,菸等等的企業都還是國營,弊病叢生,所以以美國為首的國家便要求台灣開放民營化,而有了台塑等政府在背後扶植的企業誕生,為一個政府資本積累的過程。像是石化業和鋼鐵業等重工業都是政府扶植的重點。在農業上反而是政府強調農業的建設,並同時加重田賦及各種稅賦<江湖在哪裡第一百頁>,在當時有七成的農家都是背負著債務,過的極為淒慘。所以農夫對其下一代便鼓勵往別種行業發展,在當時可以說是同一個島嶼上過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簡單來說,國民政府用高稅賦及各種政策讓整個農業走向了自我毀滅的悲歌。<江湖在哪裡九十五頁>指出,國民政府刻意壓低米價及提高稅賦讓農民根本不可能好好的生活,心裡面常常是充滿矛盾,不曉得該怎麼辦。我覺得台灣農業真的很偉大,我快哭了。現在的我們到底該怎麼辦?農業真的已經處在一個斷層,因為以前堅持的人現在已經變成老年人,有斷層。像南北資源真的有差,不管是交通政策或是像是公共建設,以及資訊的流通,例如:中科的公聽會為何永遠都是在台北?為何不是像法律中屬地主義去解決?
巍瀚:新營為台南縣的縣市府,我高中在台南唸書,相對於台北的捷運並不是很好,台灣一直把資源分配到台北,思考台南其實也不需要,若每個城市都有相同的建設,城市同質性問題是值得討論的。另一方面,為甚麼台中、台南的地區稱呼中南部,令人質疑和值得思考,是否有階層意味呢?但是我們已經習慣這樣的模式了,也是要更去關注的。
妘甄:台北人口最多,所以資料應該要多一些資源。
巍瀚:事實上,透過捷運的工程案例討論,這個工程需要很多資金和工程都是國家補助,相關營運轉移至台北市,相較之下,高雄的工程則是BOT模式高雄要自行承擔,這是不同的經營模式,從成本的基礎可以知道是不對等的開發立足點。推薦4444億的教訓。
貞儀:像七零年代就有家庭代工,是加工業的盛行<第一二八頁>,當時的家庭很多處在污染源四處飄揚的環境,像我小時候家裡就有做過馬達跟幫浦,馬達要泡絕緣液體,非常難聞。所以很多地方都會被污染,像台北五股也是一例。此時台灣是農業扶植工業的年代。也是農業開始被犧牲的年代。而且在那個年代,農家都會叫子弟好好唸書改變其自身生活。
我們傳統就有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在科舉考試制度就有這樣的現象,農民不喜歡小孩很辛苦務農,希望小孩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現在農人的收入所得實在沒辦法養家,還是會期待。回到書中一九八頁,當時政府開始用廣告和示範村來形塑其理想中之表象農村。而在當時的農村就開始有彩色電視或冰箱,政府會說農村發達了但其實那些錢都不是農村真正的收入,很可能是去外地工作寄回來的錢買的,而貧富差距也越拉越大。另外可看363頁,在講楊儒門的生活背景,也解釋了一些貧富的差異。在呼應到現在我們能做什麼?
大家共同討論議題:對於不同世界的看法和範疇
妘甄:台北與其他城鄉的不同,城市空間有所差異,台北市的空間給人有壓迫感,台南市卻是讓人可以自由自在的排回。
亞琇:我現在住在公館,媽媽老家在鹽水,自己覺得在公館生活機能超好的,具有資訊人文的地方,鹽水比較偏僻晚上都沒有夜間活動,抬頭還可以看星星唷,但是真的很無聊。
巍瀚:我覺得扶植台塑的經濟計畫,像是韓國扶植三星,這是無可避免的過程,然而,現在我們更應該思考這樣的發展模式要再重新思考。
鈺雯:現在政府很多心力在工業上,現在有開始著重在一些產業,如文創產業,但是還是以科技產業為主的發展方向。韓國的便利商店都有三星的商品,任何都是三星蔓延。我們可以從其他產業思考。
巍瀚:有哪些其他產業?像是金融風暴衝擊對於產業的影響,政府的重點放置的視野和角度。是這樣的產業價值嗎?
貞儀:現今台灣的發展偏向科技產業,對於其他產業的重視顯得較少,在農業上更是稀少,然而,氣候變遷的衝擊和全球化的侵襲,我們應該好好思考現在的我們要如何面對這樣極端的時代,如何財務投資為了分散風險總是提出「雞蛋不要放再同一個籃子」的論述,是否我們的產業發展也要提出「雞蛋不要放再同一個籃子」,值得再去思考嚕!
活動照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