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4】《社會學導引》讀書會
這只是個起點
星期二中午十二點下課鐘一響,討論課教室瞬間湧出人潮,走著走著,其中一些人漸漸分流而出,又漸漸和幾個不同方向的人匯流,接著這群人邁步踏進總圖B1教學發展中心......,兩個小時後才再度分流。
約莫一個月前開始,我們開始週期性地圍成一個圓圈。這個圓圈有著某程度上的同質性:我們拿著同一本書、我們已經一遍又一遍地讀過了某個章節的所有文字、我們面對面深論某個主題並且藉由主動發言、提問與回答探究得更加透徹,有時候可能還必須「負責報告」某篇文章──這是每個人的義務。(有趣的是我們樂在其中)
這個圓圈,我們稱呼為讀書會。
其實我老早就想分享在這兩個小時,圓圈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包括不斷討論、打斷,與思辯的過程;本來還計畫定期發表在自己的網誌裡(只不過最近無名正打算要搬家,而且那裡已經欠夠多篇文章了),剛好助教就提到了要為讀書會架設一個網路發表的平台,當我聽到的同時,我想:「真是太棒了。」
於是十天前這裡落成了,只是第一篇文章卻遲遲PO不出來,總覺得還缺少一個有意思的開頭。
我一直在想該怎麼具體地描述這個讀書會,一個人的意見好像難免偏頗,何況我還錯過了第一次聚會時助教的說明;但是很快我就發現了,為了呈現最完整的詮釋,與其讓我一個人說,不如讓「我們」一起來想。信洋說過,「我們」這個詞在社會學而言是多麼特別,加上為了此一共同體之維繫,看來我們有必要相互交流觀點,以凝聚群體間的認同。(哈)
所以,以下是我個人認為的讀書會原則,然後我相信有著密碼的大家都會陸續發表看法的。XD
李欣怡
後來在第二次,也就是我第一次去的聚會中,助教又概括式重提了一次這個讀書會到底是什麼,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
「自己解釋是很不負責任的,但在這裡,越不負責任越好。」
「我們要在這裡學的不是知識,而是思考知識的方式。」
對我而言,除了討論、活用社會學以外,讀書會更是磨練自己如何表達得更精確的機會。
目前先這樣,我想到再補。
大致而言,這篇是一個讓大家各自解釋這個讀書會是什麼、對話的空間,下一篇則是明確的制度規範,而往後我們討論的主題與內容也都將會發表在接下來的文章中。
本文引用自nccusociology - [閒聊] 這只是個起點
這是該讀書會於99/04/27發表的舊文,因覺得很有意思而引用,歡迎大家一起分享討論!